阿里实习小结:非完全远程实习记录

从3月开始投递实习简历,4月收到意向书,6月收到正式实习offer,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。这次实习只投递了阿里,腾讯和字节,前两个拿到了实习录用通知,但是由于时间问题选择了阿里。时间过得飞快,我在阿里的实习结束了。故此,想写篇记录一下。

阿里云的总部在杭州,不过北京、上海、深圳都有办公室。我实习的部门是阿里云-数据库-生态工具,部门在深圳也有一个小组,就近选择了深圳作为实习Base。深圳阿里中心位于人才公园旁边,可以乘坐地铁到登良地铁站。这里离后海和高新园这片互联网企业聚集区都挺近的。

工作内容

我所在的部门是阿里云的生态工具,基于阿里云在数据库上的丰富经验与数据上云的背景,为集团和客户提供高效、安全的研发工具和解决方案。生态工具的产品需要打通不同IDC的数据库来使用阿里云的计算能力,或者是将阿里云的SaaS能力输出到客户的专有云上。由于主要的产品形态是软件和服务,所以工作相对紧凑,产品需要迭代更新,保持能力领先。其中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目前产品架构,往微服务、云原生的产品形态演进做一些验证与测试,研究演进的架构是否能解决目前产品的痛点或者提升产品的能力。

工作环境与饮食

深圳阿里的工位应该是没有腾讯(生态园)大的,但是吃的倒不少,有3个食堂,各种口味都能满足(肯定是比南科大食堂好吃)。吃完饭还能去人才公园散步,看看日落,然后再回去加班。值得一提的是,深圳阿里似乎学习了腾讯的习惯,有半小时关灯午休时间,据杭州阿里的同学说,总部那边没有这种人性化规定,不过依旧可以自行休息。

基础设施

一般商业公司的行政服务水平都比大学的高。像IT服务,可以很方便的工单或者电话解决。还有常见问题可以询问机器人。除此之外,技术和经验可以通过在线知识库分享给所有的同学(这是我为什么想做南科手册的一个原因)。大学的行政应该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减少浪费在行政沟通上的时间,那些时间本应该用在科研产出上。

为什么要实习

之前我还没在互联网企业实习过,只是2018年大三在一家硬件公司(英伟达)实习过。我的研究方向是软件工程,所以特别想在去互联网的大公司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发软件的。

有次NASAC 开会,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张冬梅老师提到了:“只有真正到工业界里面,才能了解工业界的痛点,去研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,推动领域的发展。”(回忆转述,可能不准确)。所以去大公司体验,开发有没有什么痛点,工业界是如何解决的,学术界有解决方案,另外也为将来职业选择收集更多第一手的信息。这个过程还是带薪考察与学习,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同学来说是绝佳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。

工作感想

2021年是2020年开始“后疫情”时代的第一年,随着病毒不断变种,疫情的反弹随时出现。远程办公与合作,愈发成为常态。一般来说,表达方式所传递的信息量是以下面这个顺序递减的:面对面交流 > 视频交流 > 语音交流 >> 文字交流。我的师兄和Leader都在杭州,在这种物理条件减少沟通与减缓信息传递的情况,沟通虽然痛苦但是对自己的能力依旧是种锻炼,需要自己积极主动,不管是手头事情的同步还是问问题,其次是高效沟通,将所做的事情沉淀成图文并茂的文档,其他同学了解和对接都更加容易。

师兄在答辩前指导我:不论是面对专业的方向的人,还是非专业方向的人沟通,都要围绕3个W和1个H。讲述清楚业务背景(Why),业务需求或痛点(What、Who),到业务方案(How),实践成效,才是一个有效沟通;并且在提交任何方案时最后要给出自己的结论或偏好,不仅是从方案的完整性,更加是负责的态度。

阿里实习小结:非完全远程实习记录

https://blog.liziwl.cn/2021/08/31/ali-intern-summary/

作者

Arthur LI

发布于

2021-08-31

更新于

2024-07-20

许可协议

评论